直到今時今日,才更理解執著的面貌為何。
簡單一點概括,凡帶貪嗔癡而咬著一些事情不肯放的那種,是執著。
求知探討也是執著,但因為它是心靜下之後所產生的理性,已經撇除情緒,用觀察與分析去看待事物,只為求真,而非求個人喜好的對錯,不含自身利益的,那叫做執善固執。
為了自己的貪嗔癡而執著的事,的而且確是不夠聰明的,身而為人,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來的,於是有天回望過去自己的執著,有些也真的是可笑。
但不走過這些愚昧的執著,又怎知終於也會撇下「只有自己」的觀點,試著再站高一線去看待這個執著呢?
原來當氣惱那些對我不公的批評與觀點,腦裡想的都是想平反這些「不實」的聲音時,其實不過是反映了我的確與那些批評是站在同一水平上的。
總有一天會能擺脫這種心態的,當願意靜下來反思的時候。
道理是聽很多的,但不代表每個道理都能當刻有所體會。 歷劫是來為你實證的。 常言要修心修行,為了要精進,要利益眾生,這是一個概要。 如今才領悟到,聖賢所講,德行要正、言行舉止要管好是怎麼一回事,這不單是純綷講禮教的問題。 德行不正,只因心態未正,其實一直以來講的正德行,同時也是指正心態。 心態不正,身體亦會受損,無論是施加於他人身上的,或是自己承受的皆相同。 後來年老邁了,何以有些老當益壯,有些則老來病痛纏身?皆是心態影響身體種下的結果。 觀察多起事例,吾母、L的父親,還有一些知道曾病重或因重病已逝者,其實內心皆未達到「修正」。 先不說是否連日常德行也遍差的,對自己過於苛刻、委屈亦是同理。 所以身體好了,後續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,修行為的是正身心才能利益眾生,是這個理。 今天才體會這個最顯而易見的道理,還好我不算太笨吧?(一笑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