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眾中觀自語 獨處觀自心

也許有人早聽聞如題的一句,「眾中觀自語,獨處觀自心」,但我卻是近日才得知的。

在與眾相處時,要注意自己的言語,但即使言語僅慎了,獨處時也應觀察自己內心,因為心有念才會化作語,有時會講錯話,衝口而出的無禮之語,也是因為心中有這個念才會影響言行。

雖然自己間中也不夠徹底,但這是應該注意的,至少在我而言。

現今漸多正視冷暴力的時代,多少就是因為沒管好咀巴,傷了人,害了人也不自知,那是不見血的撕殺啊...

不要信「說說而已」這種見鬼的理由,能說得出,就是因為心有所想,所以在我的字典裡從來沒有「刀子咀豆腐心」這種爛理由,刀子咀,就是因為心有刀子。

就在剛剛不久前,朋友傳訊息跟給我看,他發現到一個地方很多櫻花產品,我當下覺是覺得那一片商業櫻花產品堆中,看起來俗不可耐,亳不吸引...雖然我咀沒有說很娘,但心裡是這麼想的。
於是,我回覆說了句「香港人對日本的印像只有櫻花」。
這句其實話中有話,不過我的朋友沒有注意,接續發送另一些產品相片給我,然後,我才忽然想到,莫非他其實很喜歡櫻花?於是我問他很喜歡櫻花嗎?他給我一個心心貼圖。

剎那間我在腦裡已閃起了一抹尷尬的感覺。

朋友其實沒有察覺,也不在意,而我亦未有在明面語句上有多大的嘲諷與無禮,但是,我心裡就是有一絲「不屑」的意味生起,才會令我跟他說了那句話中有話。因為我不知道他是真心喜歡的。
試想一下,當你滿心興緻跟別人分享一件你覺得喜歡的事,然後對方的反應是一聲「吓?」,或者咀不說但態度卻顯得不屑或瞧不起,其實即使你不是一個計較的人,心裡難免都會咯噔一下,也許很快就不會在意,也許這種感受一閃即過,當事人也不會怎樣,只是,何必由你去引發起這種令他人心中生起這種感覺的種子呢?你所認識的那個人,以為他不會上心,你又如何真的知道他沒有上心呢?
有時人們之間的矛盾,不是突然一件大事引起的矛盾,是無數的,無始以往的微小事情裡種下了許多的種子,終於一天會長出來,會爆開的,那時連你也懵了,為何如此?

這裡是我一個小小的懺悔,很細微很不容易察覺的,令人想也不想就會過去了的閒事。
但卻發現魔鬼真的在細節中,所以才想把它記下來。

日後,若不清楚別人的喜好,即使自己並不欣賞,也先想想其實人家是因為真的很喜歡才會跟我分享,美感是主觀的,也許我不認同那樣的喜好,但應該尊重他人的喜好。

那句話中有話,因為是我自認為有品味所以出言嘲諷那些產品,雖然我並不是想嘲諷朋友,但若知他是真心喜歡的話,其實無擬也是連他也一起嘲諷了的。

也所以,不知道對方的心思時,也記得要先尊重人,或許我心裡一樣仍然不喜那種品味,但我只是對品味有意見,而不是對那個人有意見,那些主觀的審美喜好,留待遇到同人才去討論好了,何必顯罷呢?

還幸是察覺得快,我已立即住咀,繼續「愉快地」與友交流,與人交流是好事,莫因我不慎的一句而壞了體驗,那叫我也正視一下自己,有時真的太傲慢了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又頓悟

 道理是聽很多的,但不代表每個道理都能當刻有所體會。 歷劫是來為你實證的。 常言要修心修行,為了要精進,要利益眾生,這是一個概要。 如今才領悟到,聖賢所講,德行要正、言行舉止要管好是怎麼一回事,這不單是純綷講禮教的問題。 德行不正,只因心態未正,其實一直以來講的正德行,同時也是指正心態。 心態不正,身體亦會受損,無論是施加於他人身上的,或是自己承受的皆相同。 後來年老邁了,何以有些老當益壯,有些則老來病痛纏身?皆是心態影響身體種下的結果。 觀察多起事例,吾母、L的父親,還有一些知道曾病重或因重病已逝者,其實內心皆未達到「修正」。 先不說是否連日常德行也遍差的,對自己過於苛刻、委屈亦是同理。 所以身體好了,後續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,修行為的是正身心才能利益眾生,是這個理。 今天才體會這個最顯而易見的道理,還好我不算太笨吧?(一笑)

仍然

 其實我仍然是不喜歡被亂貼標籤的,始終還沒練就自己的心胸能再多再大,雖然是正在努力中吧... 還好算是有一點點很小的進步,那是沒回咀,也沒辯駁。因為明知道這駁回也只是因為心中不快才作出的反應,乾脆不要給反應便好。 但我還是有回一句的,我只是輕飄飄的說:「你說的對!」 雖然這個過程裡並沒有較真的成份,不是甚麼認真的對話,而明確的是,在玩笑話中也是有界線位的,也許我與她之間的玩笑間線並沒那麼高,相對的,跟其他人的界線位倒是更廣,這應該是本有的印象導至心中的喜惡。 反正,無論玩不玩笑,那種自然就要把你踩兩下的作風,本來就不討喜。 這麼說吧,與可以玩笑的人們溝通的方式,是本來就是一點點的認知與距離,漸漸摸索出可以接納的界線位,而因為有尊重的態度,曾經偶然不小心越了界,本能會知道要打住,要停,這些在我認識的人當中都能做到這點的。 所以也許因為是「家人」,這個界線老早就拋到九宵魂外了,當然,界線也是浮動的,她高興了,界線便沒了,不高興了,你動一下寒毛都是踩界的。 罷了。 現在是學著要把這些不良感受放下。 當然,我絕對明白不會因為對方的一句「玩笑話」,或標籤化,就等於我便是所形容的那樣。 令人不適的,是毫無邊界感的僭越。 而這些也絕對不能挑明來說的,那怕是至親。因為說了,就是我不對。 到後來,整個過程再怎麼運作,它的結局其實都只有一個,就是勢必要「她對我錯」或者「她贏我輸」罷。 如此一來,直接跳到結局便好了。 先減省過程,也就是不要回咀,然後讓對方過足了癮,最後由我來劃上句號,告訴她,她是對的。完! 其實也不止有這個親人,有些朋友,尤其偏年長的也有這種跡像,只不過因為單純是友人,就更好應對,不用太過了。反正,我自己心裡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便好。(再加上友人平常並不會過度貶損他人,有時一些偏見就當看不見不難辦) 說到底,對方是誰人也是極大的因素讓我引起反感。也就是要自己好好提醒自己,記得首先感到不適的是因為身份上引起的矛盾,其次才是態度。 不然老說自我修正,若這些都不曾努力做好,也就只有對不住自己吧。

無題

 總是不想吃東西。 胃口是有的,會餓,也吃得下,但始終沒有「想吃」的心情。 這算是「心因性沒胃口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