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進化

 有提到過,近期的心態變化情緒起落,令我感到遭受不小打擊的狀態,對上一次是差不多廿年前。

如今回想廿年前的女狀態,相較現在,其實不算複雜,只是太年輕未能承受而令自己崩塌。
如果套用現在的心智,當然廿年前那回事就不難面對了。而且,廿年前那種打擊而致的傷感,其實也是很單一化的,只是因為心智無法承受,傷痛的效果也變得幾何級的放大了。那時候,是真的痛的,但如今看,也難免的。

最近遇上這心態變化,與正在進行中的事,用理智而言並不特別難搞,就只是須要花時間和精神處理,難搞的是因為此事而勾起一連串潛藏的傷口,像一個藏得很深的癮患突然被揭出來了。

以現在的心智,唯一好處是知道要時刻穩住自己,才能將情緒剝離並看清事情的核心所在。

而難度是,傷口深,要單靠自己有限的心力,一直要保持自己的「清醒」實在不容易。

好幾次崩潰,不是不明白道理,只是實在無法消化種種的新問題舊傷口,一併要面對就變得艱難。

這種痛,相比年少時遇到那種「求不得」的痛苦,也真不是一個級別的。

當然,人應該要進化,如果現在還是要重演當年那種的級別,也還得是那樣的痛苦,那就真的不進則退了。

歲月的好處是,經驗積存了耐力,心智能穩住自己,不過問題是,如果心力流失太多太快,也就是像沒多久前一連串的操作,真是「明知卻又無能為力」,完全是這種味道。

目前只是進行中,只是一直靠自己努力,用任何方式讓自己「清醒」,讓自己「能夠運作」,這是其中不同年少時的作風,過於沉溺在自己的傷痛中。
雖則現在也是會沉溺在傷痛中,不過起碼不會直接影響社交日常,不似當年基本上整個生活都被當機了,一團糟。只是,因為現在懂得如何讓自己「正常運作」,這種操作其實也才是最花心力。要先讓自己如何能迅速抽離,才能以一個近似「第三視角」的心態去處理事情。這對我而言,還是很消耗的。
所以,綜觀所有而言,我的確比以前更懂得「操作」,但同時也更感難堪,因為其實精力是花得更多,只是又更懂得用假面將自己遮起來。為的,只是不想影響他人,尤其真正在乎我的人,我不想他們看見太多「這樣的我」。(又或者說,其實是我很怕自己無法承受那些不能理解的目光)

對於「軟弱」這個指控,怕且此刻我是真的照單接收,不如之前的抗拒....

是啊,還有一個進化是,我承認自己的軟弱,而我也的確表現得很軟弱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又頓悟

 道理是聽很多的,但不代表每個道理都能當刻有所體會。 歷劫是來為你實證的。 常言要修心修行,為了要精進,要利益眾生,這是一個概要。 如今才領悟到,聖賢所講,德行要正、言行舉止要管好是怎麼一回事,這不單是純綷講禮教的問題。 德行不正,只因心態未正,其實一直以來講的正德行,同時也是指正心態。 心態不正,身體亦會受損,無論是施加於他人身上的,或是自己承受的皆相同。 後來年老邁了,何以有些老當益壯,有些則老來病痛纏身?皆是心態影響身體種下的結果。 觀察多起事例,吾母、L的父親,還有一些知道曾病重或因重病已逝者,其實內心皆未達到「修正」。 先不說是否連日常德行也遍差的,對自己過於苛刻、委屈亦是同理。 所以身體好了,後續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,修行為的是正身心才能利益眾生,是這個理。 今天才體會這個最顯而易見的道理,還好我不算太笨吧?(一笑)

仍然

 其實我仍然是不喜歡被亂貼標籤的,始終還沒練就自己的心胸能再多再大,雖然是正在努力中吧... 還好算是有一點點很小的進步,那是沒回咀,也沒辯駁。因為明知道這駁回也只是因為心中不快才作出的反應,乾脆不要給反應便好。 但我還是有回一句的,我只是輕飄飄的說:「你說的對!」 雖然這個過程裡並沒有較真的成份,不是甚麼認真的對話,而明確的是,在玩笑話中也是有界線位的,也許我與她之間的玩笑間線並沒那麼高,相對的,跟其他人的界線位倒是更廣,這應該是本有的印象導至心中的喜惡。 反正,無論玩不玩笑,那種自然就要把你踩兩下的作風,本來就不討喜。 這麼說吧,與可以玩笑的人們溝通的方式,是本來就是一點點的認知與距離,漸漸摸索出可以接納的界線位,而因為有尊重的態度,曾經偶然不小心越了界,本能會知道要打住,要停,這些在我認識的人當中都能做到這點的。 所以也許因為是「家人」,這個界線老早就拋到九宵魂外了,當然,界線也是浮動的,她高興了,界線便沒了,不高興了,你動一下寒毛都是踩界的。 罷了。 現在是學著要把這些不良感受放下。 當然,我絕對明白不會因為對方的一句「玩笑話」,或標籤化,就等於我便是所形容的那樣。 令人不適的,是毫無邊界感的僭越。 而這些也絕對不能挑明來說的,那怕是至親。因為說了,就是我不對。 到後來,整個過程再怎麼運作,它的結局其實都只有一個,就是勢必要「她對我錯」或者「她贏我輸」罷。 如此一來,直接跳到結局便好了。 先減省過程,也就是不要回咀,然後讓對方過足了癮,最後由我來劃上句號,告訴她,她是對的。完! 其實也不止有這個親人,有些朋友,尤其偏年長的也有這種跡像,只不過因為單純是友人,就更好應對,不用太過了。反正,我自己心裡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便好。(再加上友人平常並不會過度貶損他人,有時一些偏見就當看不見不難辦) 說到底,對方是誰人也是極大的因素讓我引起反感。也就是要自己好好提醒自己,記得首先感到不適的是因為身份上引起的矛盾,其次才是態度。 不然老說自我修正,若這些都不曾努力做好,也就只有對不住自己吧。

無題

 總是不想吃東西。 胃口是有的,會餓,也吃得下,但始終沒有「想吃」的心情。 這算是「心因性沒胃口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