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人生最後的遺憾

 母親屬於愛碎碎唸的人,只是從前沒敢反抗,忍著也就是忍著。
如今大病過後,越發咀碎,有時聽著聽著,忍著忍著也就這樣了,來來去去都是同一類話題,不說政治便甚麼都好。

今早,她又碎咀說東說西找話題,突然才說到,人生竟然過得如此浪費,沒有任何成就,像白忙了一場....
此話怎講呢....? 她忽然好像才意識到,自己的一生,尤甚在後半的時間,幾乎都是在虛度的了。
她說,做人為了啥?吃好了等拉,拉完了又等吃,再來等睡等醒又一天...

在她的角度裡,人生忽然變得那麼的無聊與耗費光陰,這些話出在她口中,既覺得是「必然」的,又覺得她真的在白白耗掉了一輩子....

雖然,人老了,體力衰退了,生病了,必然是大大減低活動能力,但在此之前,老人們在變老之前,不都是曾經是個年輕力壯的人嗎?
確實,是一種自負與輕視生命而成的後果....

又怎麼再忍心「以正視聽」呢?老人遲暮,他們已經有他們失去的,回不去的時光,又如何能再說上一句:「若你只須早十年有所覺悟,今天也還不致於那麼無助與遺憾」,但就真的無法能說出口,這對老人是多麼殘忍的現實!

我且不說自己的見地,但早在十多廿年前,當她失業的那一瞬,我也沒料到她真能就此「退休」,這個退休不單止職涯退休,更是人生的進展進入了停擺的狀態,怎麼也喚不起來,也不能僭越硬將她叫起來。

也曾試著把我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心態跟她分享,也許能刺激到她一點甚麼,但每每刺激不成,倒反是我經不起考驗而受了傷,每每因為我的工作學習態度,遭到她的打擊後,我自己也要難過上好一陣子,興幸是我還知道自己的理念是對的,只消自己稍稍堅持,繼續做我想做的事便行。
於是也演變成為了不想被打擊,很多事就不再與她分享了。

她也只是希望我能將一份工能做到退休(老一輩的思維),嫁人便相夫教子一輩子便了了,不要學那麼多「無謂」的事,花錢花時間又沒有實質用途云云。

這一切都曾經是她那麼用力地否定我,也虧得我夠硬頸才沒理會她,繼續在生活裡擴展著其他的可能性。
且不說每回正想做自己的事,老天都像要考驗我似地丟下他人的問題,要我面對、處理、善後等等,自己的事,往往一旦放下了,要重新起動又是考驗自己的耐力,的而且確,我總是心力不足,儲夠力便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,自己的事永遠被事情無了期拖了個後腿。

到了此刻,我也得放開這份執念,如果說每每遭到延誤或者錯過是我的課題,那麼我也只好接納這些曾經的局面...
其實我何尚不是一事無成,但不同的是,我腦裡的想法,一開始非想吃老本等吃等拉等死的,只是到了如今,我只是抱著不要讓自己「廢棄」的心態,保持前進,至於還能有甚麼成就,那就罷了~

至少,我有珍惜過自己自由的時光,做過自己想做的事,參與過難忘的經歷,學過不少有趣的東西,也遇上過不少有意思的人。如果說這一生,就此結束我會有甚麼遺憾嗎?大概也不算有吧,有的那些只是曾經的欲望,算不上是甚麼成就,所以即使結束了,應該也沒甚麼好遺憾的。
就是那一句,起碼每件事我都有投入過努力過體會過,總不算交白卷。

所以母親這麼的一句稀虛,我也才知道她此一劫真的讓她吃痛了,真的才「察覺」到問題出了在那裡。可惜的是,她雖知道一生像虛度而過,卻又不是真的很明瞭虛度的原因為何....

聽到她這樣的反思,突然覺得,原來有些人還真的是活那麼長便傻那麼久,她的經歷足以讓她學懂許多事,卻都被她錯過了,作為旁觀的我,又怎麼說得出口告訴她,但凡有其中一件挫拆她有認真反思與對待,不是繼續以自己的自負草率看待的話,也許就已經得到一些很寶貴的成長體驗了。

像她曾那麼與佛緣擦身而過,在壯年時能做的事那麼多,卻都一一虛耗在等著吃喝拉撤的日子....

每每當她都在「勸喻」我別那麼多搞作,勸我不要到處走,勸我不要學那麼多,勸我這些那些的....無一不是她在勸我向她學習,但正因如此,我卻一直在審視著她的「後果」,所以我怎麼可能聽她的勸?也所以為何當她勸我時,我們總會引來一番爭執?她原來真的不知道我跟她爭論的不是為了爭辯而辯,其實也是一直在提醒她不要再如此啊!唉~

五十歲說太遲,六十歲又說早十年,七十歲又說早知道,何苦呢....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又頓悟

 道理是聽很多的,但不代表每個道理都能當刻有所體會。 歷劫是來為你實證的。 常言要修心修行,為了要精進,要利益眾生,這是一個概要。 如今才領悟到,聖賢所講,德行要正、言行舉止要管好是怎麼一回事,這不單是純綷講禮教的問題。 德行不正,只因心態未正,其實一直以來講的正德行,同時也是指正心態。 心態不正,身體亦會受損,無論是施加於他人身上的,或是自己承受的皆相同。 後來年老邁了,何以有些老當益壯,有些則老來病痛纏身?皆是心態影響身體種下的結果。 觀察多起事例,吾母、L的父親,還有一些知道曾病重或因重病已逝者,其實內心皆未達到「修正」。 先不說是否連日常德行也遍差的,對自己過於苛刻、委屈亦是同理。 所以身體好了,後續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,修行為的是正身心才能利益眾生,是這個理。 今天才體會這個最顯而易見的道理,還好我不算太笨吧?(一笑)

仍然

 其實我仍然是不喜歡被亂貼標籤的,始終還沒練就自己的心胸能再多再大,雖然是正在努力中吧... 還好算是有一點點很小的進步,那是沒回咀,也沒辯駁。因為明知道這駁回也只是因為心中不快才作出的反應,乾脆不要給反應便好。 但我還是有回一句的,我只是輕飄飄的說:「你說的對!」 雖然這個過程裡並沒有較真的成份,不是甚麼認真的對話,而明確的是,在玩笑話中也是有界線位的,也許我與她之間的玩笑間線並沒那麼高,相對的,跟其他人的界線位倒是更廣,這應該是本有的印象導至心中的喜惡。 反正,無論玩不玩笑,那種自然就要把你踩兩下的作風,本來就不討喜。 這麼說吧,與可以玩笑的人們溝通的方式,是本來就是一點點的認知與距離,漸漸摸索出可以接納的界線位,而因為有尊重的態度,曾經偶然不小心越了界,本能會知道要打住,要停,這些在我認識的人當中都能做到這點的。 所以也許因為是「家人」,這個界線老早就拋到九宵魂外了,當然,界線也是浮動的,她高興了,界線便沒了,不高興了,你動一下寒毛都是踩界的。 罷了。 現在是學著要把這些不良感受放下。 當然,我絕對明白不會因為對方的一句「玩笑話」,或標籤化,就等於我便是所形容的那樣。 令人不適的,是毫無邊界感的僭越。 而這些也絕對不能挑明來說的,那怕是至親。因為說了,就是我不對。 到後來,整個過程再怎麼運作,它的結局其實都只有一個,就是勢必要「她對我錯」或者「她贏我輸」罷。 如此一來,直接跳到結局便好了。 先減省過程,也就是不要回咀,然後讓對方過足了癮,最後由我來劃上句號,告訴她,她是對的。完! 其實也不止有這個親人,有些朋友,尤其偏年長的也有這種跡像,只不過因為單純是友人,就更好應對,不用太過了。反正,我自己心裡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便好。(再加上友人平常並不會過度貶損他人,有時一些偏見就當看不見不難辦) 說到底,對方是誰人也是極大的因素讓我引起反感。也就是要自己好好提醒自己,記得首先感到不適的是因為身份上引起的矛盾,其次才是態度。 不然老說自我修正,若這些都不曾努力做好,也就只有對不住自己吧。

無題

 總是不想吃東西。 胃口是有的,會餓,也吃得下,但始終沒有「想吃」的心情。 這算是「心因性沒胃口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