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在人生的歲月中,漸漸領悟到當你很愛的時候,你並不是想強留在身邊的。
那些年,我們都曾想永遠擁有自己所謂最愛的東西,希望能一直擁有,永遠擁有。
然而死亡才是讓你體會到甚麼叫做要放手。
興許是我面對的死別經歷不多,沒有在很年輕的時候受到死別的創傷,所以人到中年,就算沒有深切體驗過的東西,畢竟歲月也會讓人學會要如何面對。
小時候的失去總是呼天搶地的,人人如此,直到「第一次」要面對相伴將近十八載的愛貓,才算得上意義上的感受到何謂別離。
別離縱使痛苦,但也沒痛得真的讓人如此失去理智。
我會問自己,是因為對動物的愛與人不同嗎?
後來想,其實不是的,無論人或動物,但凡讓你產生情感的生靈,總是有感情與不捨,無異的。
而且漸漸才理解到,小時看出殯,親人們如此的撕心裂肺地嚎哭,想必是感情至深至愛的至親才會如此對嗎,但妙的是,後來看到真相卻不全然。
他們哭的不一定是對亡者的愛有多深,更多的是沒有亡者之後,哭自己未來的日子傍徨,哭了個意識型態(雖這麼說很冷血),而當你仔細了解他們的關係,其實並沒有你預想中的愛與關懷,所以,嚎哭的原因是?
而當我經歷著這些死亡的過程中,除了心中不捨之外,你會發現其實你心裡並不願逝者真的「能留多久便多久」,若是久病,你反倒想他能盡快離去便更好。因為愛,你才更不願意看見你所愛的受著病痛折磨,不忍為了想多留他們在身邊而勉強他們一直吊著一口氣嚥不下去。
當然這裡沒有包含突然亡故的個案,說的都是久病者的離去作比喻。
並且,當你憶起你愛的亡者,眼淚總會默默地淌下,或者獨處時才盡情放聲嚎哭,但同時也興幸他終能脫苦,這大概就是我所認知的很愛吧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