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半輩子中,能獨居的日子並不多,也就是說泰半的日子都是有人在身邊的。
近年,我總會在想,到了母親真的不在的時候,我會是何種心情?
因為母親總有意無意會灌輸這種想法,總在「盈造」離別後的心情,試圖「喚醒」我對她的心意,時日久了,就變得常常會反問自己,到了那一天,我「需要」多不捨才算「合格」?
如此一來,就變得很沒意思。
一直以來,我個人體會到的不捨是來自於彼此間的感情有多深,而不是因為一種約定俗成的關係而必須展現出來的不捨。
於是,每每想到母親離開之後,我就估計自己大概是感嘆會大於不捨吧。
就像自家兩個毛小孩,離開前我都有覺悟,但那種不捨的確也是自己意料中的決堤,因為那真是很無條件的愛,那種深情導至的不捨必然會有的,就是知道總要迎來那一天,故而也清醒穩定得快吧。
於是至少在我目前的感受中,也許我會有一刻的心情糾結,但長遠而言也不會存在太多不捨或遺憾之類的。
反之,忽然想起丈夫,尤其以近年偽分居的狀態,初期因為投放了大量心力在照顧母親的身上,對於丈夫幾乎置之不理,或者應該說是無法兼顧。
然而今日偶然看一文章,提到「卒婚」這個概念,才忽然像點燃了我一直不慎忽略了的心思。
重新問一遍,假如「誰」不在的時候我會是甚麼心情?
假如丈夫不在的時候,我才發現自己眼淚不止住的流。
原來,甚至我只是假想一下,已經勾起了那股不捨,再進一步,當我想到已經一起生活了十餘年的他,有一天如果二人的關係(無論是何因素)在意義上必須要分開、離別了,原來我真的會覺得寂寞。
我是一個不怕孤獨,但卻仍未能抵住寂寞的人。
心裡始終住著他,只要他仍在我心中,我不害怕一個人,但在心中的他有天真不在了,我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餘力能扛得住寂寞。
這是一個我沒想到,卻意外發現更深沉的問題。
離開原生家庭,我從來都沒有過多糾結思緒,但自己後創的家庭,不知不覺在心裡便盤下了如此巨大的根。
再清楚一點說,沒有了母親,我不會怎樣,但丈夫若離去,我真的不知道會怎樣。
卒婚,光是這個操作,突然就夠我感到難以面對。
(卒婚不同於離婚,更趨向和離但又沒有正式的離,近似的應該像友人R與太太A現刻的生活方式,A與兒子移居外國,R仍留在港生活,從沒聽聞過他們下一步將作何打算,我想這也算是近似卒婚的概念吧)
我一直以為自己很洒脫,卒婚這個概念,第一秒落入眼中,覺得沒甚麼大不了,因為目前我們就近似這種狀態。只是再細想其細節與操作後,才發現二人一輩子之後,如此選擇平和分開各自生活,意義上卻又不是不再見面,只是像回到朋友,或者比夫妻少,比友人多的交往狀態,突然間,數十截相濡以沫的日子好像會一下子全湧上心頭。
雖然這只是我自己的「假設性聯想」那種感受,但一般而言,當自己真的會達到那種境地時,大概感覺與假設性去想的時候會大不同吧。
罷了,其實此刻我連假想這種狀態都感到受不了,只說明一件事,我的心,始終是繫在他身上的。他和我一起的地方,才算得上是我的家吧。
留言
張貼留言